欧宝软件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带式输送机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时间: 2024-09-20 05:41:15 |   作者: 带式输送机

产品详情

  今天分享的是储能系列深度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中国银河证券 )

  煤也称为煤炭,一种固体化石燃料。是古代植物长期埋藏在地下, 处于空气不足条件下,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步形 成的固体可燃矿物。

  地球煤炭资源很丰富,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资源。目前,地球煤炭储量估计为 1.083 万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 算,足以可供开采 200 多年。地球上煤炭的种类有硬煤(烟煤和无 烟煤)、褐煤和泥煤,其中硬煤 81300 亿吨,褐煤 26229 亿吨。

  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7》,2006 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 量全球总计 9090.64 亿吨,可采年限为 147 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 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大多分布在在北半球。北半球北 纬 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 70 %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 5 8%和 30%,欧洲仅占 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 70 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 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 的 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 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 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 4 个国家共占 29 %。根据 2006 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 2446 亿吨储量稳坐头把 席位,俄罗斯以 1570 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 1145 和 924 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 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由于煤炭资源的埋藏深度不同,一般相应的采用矿井开采(埋藏 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两种方式。

  露天开采:移去煤层上面的表土和岩石(覆盖层),开采显露的 煤层。这种采煤方法,习惯上叫剥离法开采,是因为露出地面的煤 已开采殆尽,有必要剥离表土,使煤层显露出来。此法在煤层埋藏不 深的地方应用最为合适,许多现代化露天矿使用设备足以剥除厚达 6 0 余米的覆盖层。

  矿井开采:对埋藏过深不适于用露天开采的煤层,可用 3 种方法 取得通向煤层的通道,即竖井、斜井、平硐。 竖井是一种从地面开 掘以提供到达某一煤层或某几个煤层通道的垂直井。从一个煤层下掘 到另一个煤层的竖井称盲井。在井下,开采出的煤倒入竖井旁侧位于 煤层水平以下的煤仓中,再装入竖井箕斗从井下提升上来。斜井是用 来开采非水平煤层或是从地面到达某一煤层或多煤层之间的一种倾 斜巷道。斜井中装有用来运煤的带式输送机,人员和材料用轨道车辆 运输。平硐是一种水平或接近水平的隧道,开掘于水平或倾斜煤层在 地表露出处,常随着煤层开掘,它允许采取任何常规方法将煤从工作 面连续运输到地面。

  可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开采条件 优劣的重要指标,我国可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 7.5%,美国为 32%,澳大利亚为 35%;矿井开采条件的好坏与煤矿中含瓦斯的多少成反比, 我国煤矿中含瓦斯比例高,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矿井占 40%以上。 我国采煤以矿井开采为主,如山西、山东、徐州及东北地区大多数采 用这一开采方式,也有露天开采,如内蒙古霍林河煤矿就是我国最大的露天矿区

  煤的种类很多,按成煤原始物质的不同,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 腐植腐泥煤和残植煤等。商业上,将商品煤分为原煤、筛选煤和洗选 煤等。原煤是从矿井或露天矿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煤;筛选煤是原煤 经过筛选加工分级,去除部分煤矸石,并根据煤的粒径大小分为大块 煤、中块煤、小块煤和粉煤;洗选煤是原煤经过水洗加工,除去煤中 大部分矿物杂质的产品。根据洗选后煤中灰分的不同,分为洗精煤、 洗中煤、煤泥和尾矿(也称洗矸)。其中洗精煤灰分最低,是质量较 好的煤,一般用作炼焦原料;洗中煤灰分较高,多作为电厂燃料;煤 泥因粒径很细,含水分和灰分又较高,只能作为民用或一般锅炉燃料; 尾矿则废弃不作商品,但有些矿区也作为劣质燃料用。中国南方还有 石煤,它是一种灰分很高的腐泥煤,在燃料缺乏的地区,石煤也可就 地当作燃料使用。

  煤炭的用途: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其用途基本上可分为冶金、化工和动力用煤三个方面。大多数都用在燃烧、 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①燃烧。煤炭是人类的重要能 源资源,任何煤都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②炼焦。把煤置于干馏炉 中,隔绝空气加热,煤中有机质随温度上升逐渐被分解,其中挥发性 物质以气态或蒸气状态逸出,成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而非挥发性固 体剩留物即为焦炭。焦炉煤气是一种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煤焦油可用来生产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油漆、染料、 医药、炸药等。焦炭大多数都用在高炉炼铁和铸造,也可用来制造氮肥、 电石。电石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化工产品。③气化。 气化是指转变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气。④ 低温干馏。把煤或油页岩置于 550℃左右的温度下低温干馏可制取低 温焦油和低温焦炉煤气,低温焦油可用于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作为化 工原料。⑤加氢液化。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温度高压力 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为低分子液态和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加氢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长焰 煤、气煤为主。

  目前,煤炭是世界重要的三大能源之一,并且所占比例最高,以 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各占30% 左右,其中,原油占36.8%,天然气占23.7%,煤炭占27.2%,水电占 6.2%,核电占6.1%。而在中国煤炭的地位更重要,中国是以煤炭为主 要能源的少数国家之一,煤炭提供了70%左右的能源和60%以上的化工 原料,以2004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例,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 占比重为67.7%,石油为22.7%,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为7%,天 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6%,因为中国是石油、天然气及水资源等相对贫 乏的国家, 煤炭在以后数十年里仍将作为中国比较现实的和不可替 代的能源基础。完整版《煤炭行业研究报告》来源于公众号:百家全行业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节选如下

  距今大约 2000 多年前,古希腊开始开采和利用煤炭,而中国则 是在 3000 多年前就开始以煤炭作为燃料的。但是,煤炭的真正被广 泛用作能源是 17 世纪以后的事了,进入了 17 世纪后,由于手工业的 蓬勃发展,木柴作为燃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了,于是煤炭便 取代了木柴变成全球的主要能源。

  煤炭开发最早完成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过渡的是英国。从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更巩固了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从此开始煤炭成了世界工业化的动力基础,也 成了世界主要能源之一。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后,煤炭开发长期处在领 先地位。英国煤炭产量 1770 年为 620 万吨,1850 年超过 5 000 万吨, 1913 年达到 2.92 亿吨的最高纪录。

  二战前,煤炭生产集中在美、英、德和(前)苏联,合占总产量 的 3/4。战后,特别是 70 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 发展迅速,相继跃居世界前列,成为生产大国。

  从 19 世纪中期以来,煤炭产量增长迅速。按产量增长变化可分 为 6 大阶段。

  1、1860~1913 年世界煤炭生产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发展时期,此时在英国英格兰中部、德国鲁尔区、美国阿巴 拉契亚区,沙俄乌克兰等地,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大工业基地。例 如,1913 年世界煤炭产量 13.20 亿吨,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 92.2 %,1913 年的世界煤炭产量比 1860 年增加 7 倍,从而进入了能源“煤 炭时代”;当时英国是世界煤炭第一大国,1913 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 历史最高水平 2.92 亿吨,其中有三分之一出口

  2、1914~1950 年稳定增长时期。这个时期是世界煤炭生产稳定 增长,1950 年世界煤炭产量比 1913 年增长 39.8%,达 18.18 亿吨, 占世界能源消费的 62.3%。

  3、1951~1974 年煤炭生产萧条时期。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 世界能源结构逐渐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煤产量增长缓慢,1950 年世界总产量为 18.20 亿吨。从 1951 年到 1974 年,煤炭生产进入萧 条时期,20 多年间煤炭产量只增加 12.2%,生产停滞的主要原因: 一是进入 50 年代,石油发展迅速,60 年代初发生了能源消费结构的 第二次大变革,1950~1973 年,是石油的黄金时代,煤炭在世界能 源系统中的地位迅速下降,1966 年被石油超过而退居第二位,结束了 以煤炭生产的“黄金时代”;二是煤炭开发历史久,开采条件恶化, 投资大,效益低,为此,一些传统煤炭生产国弃煤开油,致使世界煤 炭工业走向萧条。

  4、1974~1990 年转为缓增时期。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 世界各国为摆脱石油危机,寄希望于煤炭,于是出现了转机,煤炭重 新受到重视,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发 生巨大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工业的面貌,劳动生产率成倍 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 发将使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廉价的能源。这在高技术领先的美国尤 为突出。1989 年世界煤炭产量达 48.8 亿吨,比 1976 年增加 50%。

  5、21 世纪前夕,世界能源面临新的变革,煤炭产量略有下降。1991 年世界煤炭产量为 43.8 亿多吨,(其中硬煤 30.38 亿吨)比 70 年代初净增 2/3,但是从 1996 年开始,世界煤炭产量略有下降,总 产量从 1996 年的 45.2 亿吨下降到 2000 年的 41.9 亿吨。

  6、进入 21 世纪后煤炭重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煤炭行业 景气度上升,煤炭的重要性再次凸现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大度增加,伴随着石油资 源的枯竭,世界石油产量将逐年下降,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针对能源可能出现的紧缺局面,纷纷制定了本 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以有效地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为解决未来的能 源问题,专家提出,必须调整能源政策,重视与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 稳定发展。目前很多国家纷纷以进口煤替代当地煤炭,国际煤价价格 逐步攀升,随着煤价的大幅上涨,世界煤炭产量也较快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例如:2000 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 41.9 亿吨,2006 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 56 亿吨,2007 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 60 亿 吨

  伴随着全球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国际煤价价格也逐步攀升,这 一点可以从 2001 年以来澳大利亚 BJ 动力煤现货价格的走势就能看到

  目前世界前十大产煤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 罗斯、南非、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希腊,其产量是全 球煤炭产量的87.1%

  根据BP能源数据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为62亿吨,其中 中国煤炭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煤炭产量的比例为38.4%。尽管 俄罗斯煤炭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但其煤炭产量仅为3亿吨,煤炭在其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很小。美国煤炭生产量占全球第二位,但美国 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逐年下降。2006年的世界前五大产美国 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煤炭产量占世界的 比例分别为:中国38.4%、美国17%、印度7.2%、澳大利亚6%、俄罗斯 5%.

  世界煤炭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而亚太地 区的贸易量是最大的,2006 年亚太地区的煤炭出口量和进口量分别 是 5.11 和 4.45 亿吨,分别占全球煤炭出口量和进口量的 61.5%和 53.5%(见表 2)。澳大利亚最近多年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其出口量 占据全球煤炭出口量的 30%左右,占亚太地区的出口量的 50%左右。 同时,由于运输距离的限制,因此出口相对比较稳定。比如,澳大利亚出口的 80%是亚洲,而亚洲出口大国比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出口的 80%以上是亚洲内部。所以,澳大利亚的煤炭价格可以作为国际上一 个重要地区煤炭价格走势的一个风向标。

  总的看来,国际市场煤炭供给逐步由单一走向分散化,各煤炭出 口国竞争激烈,出口国家体系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前十大煤炭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 中国、哥伦比亚、美国、越南、加拿大和波兰。

  在美欧煤炭出口体系解体后,澳大利亚由一个年产 2000 万吨的 普通采煤国一跃发展成为 2.0 亿吨以上的产煤大国,并成为最大的 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发展来自 60 年代日本的投资和技 术帮助。70 年代世界油价两次暴涨,更激起日本对澳煤的需求,日 本进口煤炭中一半依赖从澳大利亚进口。

  历史上的煤炭出口由美、欧主宰,1900 年美国的煤炭工业超过 英国,居世界第一位,并长期居领头羊,只是在 1984 年以后才被 澳大利亚超过。

  欧洲国产煤价格高于外来煤价格,产量不断萎缩。目前的西欧已 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地区。

  新兴的煤炭出口国,其代表有哥伦比亚、南非、新西兰、印度尼 西亚、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是,所生产的煤炭除少量满足国内需要外,主要供出口以换取外汇。

  南非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之一,多年来煤炭产量保持在 1 亿吨以 上,南非煤炭出口主要是动力煤,目前南非煤炭出口的外汇收入仅次 于黄金,煤炭工业已成为南非的主要经济支柱。

  独联体(前苏联)80 年代后期保持每年出口近 3000 万吨的水平, 波兰是东欧煤炭出口的传统国家。

  我国的煤炭绝对储量并不低,但同我国日益扩大的开采量相比 较,储量已显不足。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储量只够开采 48 年。2007 年以来,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政府限制资源性产品 的出口,中国煤炭呈现出净进口的态势。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本身煤炭资源缺乏,仅有的少 量煤矿也日渐枯竭。日本 50 年代开始进口煤炭,80 年代以来日本政 府修改了煤炭工业政策,使外国煤炭免税进入日本市场, 日本进口 煤炭市场的特点是煤源比较集中,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这三国几乎垄断了日本的煤炭进口。

  虽然英国、德国、法国都产煤,但产量萎缩,远不能满足欧盟煤 炭需求,必须自欧盟外部进口。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进口市场。在欧盟煤炭进出口市场,虽 然目前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所占比重较大,但其它各国正在挤入。 欧盟各国采购商各自独立决策的煤炭采购方式,有利于出口国与进口 国单线联系,分别达成贸易协议,所以是各国争相竞销的目标。中国 距该市场运距较远,但一些优质优价的煤种,特别是澳大利亚所没有 的低挥发分高强度指数、高挥发分高流动性强粘煤仍具很强的竞争力。

  东欧市场是指独联体(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煤炭贸易市场。这个 市场的特点是多在本地区内部各国之间交易,只有波兰、前苏联、捷 克、斯洛伐克等少数国家对外出口。

  北美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市场,外购量年仅 200 多万吨,其余均 为内部的易位贸易。南美是一个新兴的,但正在迅速发展的市场。南 美 8 个国家中,阿根廷、巴西、智利进口量较大,其中,巴西进口量 最大;阿根廷和智利进口仅百万吨上下;其他国家则贸易量甚微。

  东南亚市场(不包括日本)异军突起,近 20 年来发展极为迅速。 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且正在迅速上升的市场。

  韩国是这个市场的最大买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动力煤买 主,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进口国。香港也是东南亚的煤炭进口大户。 香港进口的特点为渠道较多,几乎各国均对香港出口,其中包括美国、 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南非、加拿大以及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中国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煤炭需求旺盛,也是东南亚市场的煤 炭进口大户。

  印度市场发展迅速。最近在印度虽然有增加弱粘结煤进口的迹 象,但仍以强粘结煤为主,进口量在急剧增加。印度是潜力最大的炼 焦煤进口国。

  全球煤炭市场呈现出按地域分割的布局特点。由于运输成本相对 较高,煤炭,特别是动力煤消费及价格受运输距离影响较大,全球煤 炭市场呈现出按地域分割的布局特点,各个区域性市场之间的煤价存 在很大差别。在世界各煤炭市场中,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煤炭资源 丰富但国内需求相对较小,而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煤炭需求大但资源匮 乏。在煤炭资源匮乏的地区,电厂和其它煤炭用户主要从其它国家或 地区购入煤炭,因此煤炭运输至关重要。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各国都将调整能源使用结构,降低 石油消费比例,转而提高煤炭比重。国际能源署在 2007 年 11 月发布 报告称,2005 年到 2030 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 73%,其中,中国煤炭净进口量将提高到其总需求量的 3%,达到年进口 9200 万吨。而 印度在同期煤炭消费将增长 3 倍。中国今年已经由煤炭出口国转为净 进口国。而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的蒸汽煤和焦煤出口国,也将不断 提高对中印煤炭出口金额。

  《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7》指出,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更多 的依赖煤炭。因为,世界范围内原油和天然气比煤炭更为稀缺。从全 球范围看,由于石油资源储量相对有限,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随着煤 炭利用技术进步,未来国际市场对煤炭需求将以较快速速度增长。以 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 40 年,天然气和煤炭 则分别可以供应 65 年和 162 年

  煤炭价格的相对涨幅也较小,例如,1991 年—2006 年,原油价 格涨幅为 246%,天然气涨幅为 97%,煤炭为 43%。

  有限的石油资源将使煤炭在未来全球能源供给中再次成为最重 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将呈现上升趋势

  1、世界煤炭工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 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控制世 界 80%的煤炭出口量。

  2、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生产趋向集中化,带来世界主要 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 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

  3、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由于经营范围和规模经济的形成, 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路港航一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经营,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能源 企业的发展趋势。

  4、拥有世界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的国家,通过技术改造,实现 了集中高效生产。德国矿井平均生产规模达到 280 万吨,波兰 200 万 吨,英国 180 万吨。高新技术的应用 改变了煤炭工业的面貌,发达 国家在实现煤炭生产工艺综合机械化的基础上,向遥控和自动化发 展,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化。20 世纪 80 年 代以来,美国、澳大 利亚、南非、加拿大等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 2 倍。

  5、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受到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日本、美国和欧盟国家先后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已进入工业化 应 用阶段。四是欧洲的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政府采取 关闭经济效益差的煤矿及减少财政补贴等措施,导致煤炭产量下降。

  6、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价值差距将趋于缩小。进入 21 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原油产量逐渐接近高峰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创新高,有 关发展替代能源的呼声不断提高。以“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为 核心的现代煤炭转化技术正在受到世界各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大型煤 炭公司的广泛重视。主要国家和企业正在投入大量资本和人员进行煤 炭转化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并在现代煤炭转化技术基础上,形 成的石油化工进行替代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其中,以大型煤气化为龙 头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产业。可以预期随着 煤炭转化进步的进步、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煤炭代替石油 的程度有加深的趋势,随着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 化运用,可以预期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价值差距将趋于缩小。

  煤炭可能成为未来 20 年内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据美国能 源信息署《2007 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假设世界经济增长率为 3.1 %,2030 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比 2004 年增长 57.1%,年均增长 1.8%。煤炭消费年均增长 2.2%,2030 年绝对消费量将比目前增长 73%,达到 100 亿/吨年以上。2006 年全世界煤炭消费量为 3090 百 万吨原油当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28.4%,仅次于石油 35.7% 的比重。在全球能源供需偏紧、价格不断走高的背景下,煤炭价格与 油气价格形成互动、长期上升趋势明确。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 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 区 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 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 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 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 6872 亿吨。按照 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 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 储量 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 1.45 吨,即全国年产 19 亿吨煤炭 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 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 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 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 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 1244 亿吨、资源量 1477 亿吨;按照近期 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 200 年左右。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 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 60%,另外还有近 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 30%。与资源分 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 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 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 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 27.65%,非炼焦煤类占 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 占总储量的 7%左右,其中 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 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 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 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 精查储量仅占 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 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 234.4t,而世界 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 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 1045t, 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 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 87% 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南地区煤炭资源 的 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 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 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 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 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 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 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 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 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大多分布在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 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 7%左右,其 中 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地理名著《山海经》中 称煤为“石涅”,并记载了几处“石涅”产地,经考证都是现今煤田 的所在地。我国很早就发现和开始用煤了。在汉代的一些史料中,有 现今河南六河沟、登封、洛阳等地采煤的记载。当时煤不仅用作柴烧, 而且成了煮盐、炼铁的燃料。汉朝以后,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可见我国劳动人民不仅有悠久的用煤历史,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找煤经 验和煤田地质知识。在现代地质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创造出在当时具 有一定水平的煤田地质科学技术。

  旧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缓慢,到 1949 年,煤炭的产量仅 3240 万吨。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 3 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前 的 1952 年,煤炭年产量达到 6600 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 1957 年,产煤 1.31 亿吨,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 1962 年,全国产煤 2.2 亿吨。经 3 年国民经济调整巩固,至 1965 年,全国煤产量为 2.32 亿吨。

  近年来,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大发展,到 2007 年我国煤炭产量已达到 26.1 亿吨。

  1、1949 年至 1980 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 80 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别的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 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 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2、80 年代和 90 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 年代初,随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 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 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 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1983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 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 矿并举的政策。随后的 1984 年和 1985 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 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其结果 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到 1997 年底,我 国共有大小矿井 6.4 万处,其中 6.1 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 94%。

  3、1998 年至 2007 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 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 80年代和 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 但质量相当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 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1996 年第二 季度慢慢的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 2000 年。 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针对这 中国银河证券煤炭行一情况,中央在 1998 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 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 进入了整顿期。

  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推动, 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迅速增加的势头,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是: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 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 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 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 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 35%以上。我国也 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 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2004 年至 2006 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0.3%,2006 年、 2007 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 23.8 亿吨和 10.82 亿吨。受煤 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 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 90%的煤炭资源和生 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 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 4 个行 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 70%左右, 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 50%以上。据统计, 2006 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 52.6%、建材 14.7%、钢铁 17.3%、化工 5.7%、其它 9.7%。从火电、 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 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国民经济发展的发 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久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多把一道“质量关”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 忙碌与坚守是一种别样的“年味”


  • 一键拨号
  • message
    短信咨询
  • map
    查看地图
  • ewm
    二维码